本文基本上是由臺灣的田野工作出發,以人類學「民族誌式」的觀點,嘗試切入中國傳統醫學與文化的領域,闡明中醫古典妊娠論述內涵,廓清田野與文獻傳統之知識關聯的一項史學研究。質言之,本文企圖透過女科醫學典籍與資料的爬梳,分由證治、養生、禁忌等三大範疇,試將臺灣民間傳統安胎策略與隋、唐、宋三代妊娠女科的知識體系,做了一個貫時限的聯繫,並藉而建構了「古典」妊娠論述的基本內涵及其論題所在。
筆者指出,古典妊娠知識大抵不脫兩大基本論題;一是以「妊娠疾病」之證論與方治為主題的「妊娠安胎」論述,而「安胎」之論,早自先秦、兩漢以來即為女科傳統所重,無疑亦是古典妊娠論述的第一個論題。其二是以北齊至隋、唐時期發展成熟的「逐月養胎」為核心命題,並且與「胚胎說」、「胎教說」暨其他養胎禁忌互為從屬與涵蘊體系的「妊娠養胎」論述;其論述旨趣明顯已由先秦、兩漢以來著重療癒或控制妊娠疾病的「安胎」層次,提昇至積極調攝身心健康、保母衛兒的「養胎」層次,由此,並推衍出了許多養胎禁忌的廣泛論述。相對而觀,妊娠養胎論述中較為狹義的「禁忌」範疇,舉如,有關「胎殺」的「將息避忌法門」及信仰等等,則是遲至南宋時期,甚或晚至南宋嘉熙元年(1237A.D.)<婦人大全良方>成書前後,方才逐漸發展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