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等教育評鑑自1975年發展至今,在評鑑對象上與許多先進國家相同,約可分為以學門(學院、系所)專業領域為主的方案評鑑(program evaluation)及以學校整體校務為主的機構評鑑(institutional evaluation);臺灣的學門評鑑形式發展較早,約可分為三個時期,依序是(1)教育部主導辦理時期(1975-1990)、(2)委託學術單位辦理時期(1991-2005)、(3)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辦理時期(2006年-),而校務評鑑形式晚了二十餘年,至今亦僅實施三次,分別是(1)新竹師院規劃的大學綜合評鑑(1997-1998)、(2)臺灣評鑑協會辦理的大學校務評鑑(同時含括校務與專業學門,2004-2005)、(3)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負責的大學校院校務評鑑(2011),至此,臺灣的高等教育評鑑已逐漸制度化,除醫護、技職等領域,主要以教育部主導及全國各大專校院捐助成立,目前亦已加入亞太品質網絡(APQN)及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國際網絡(INQAAHE)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為主體,形成約以六年一個週期的評鑑系統(含括五年系所評鑑及一年校務評鑑),以確保臺灣高等教育品質(郭昭佑,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