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為了「追求卓越」、「提升學術」的美夢,政府及學界紛紛制訂各種規章,推動各類學術評鑑制度(包括大學評鑑、教授的續聘與升等、學術刊物評比排序等),不知怎麼地,或受到經濟思維中「成本效益」的影響,SCI、EI、SSCI、A&HCI、TSSCI的論文發表數量統計,竟成為衡量辦學績效及評鑑與獎勵學術表現的主要依據,雖然批評、檢討的聲浪不斷,甚或嘲諷SSCI為「超級愚蠢的華人想法」(Super Stupid Chinese Idea),然而為了爭取計畫、競爭資源、提高排名、應付評鑑,整個學界卻都不由自主地投入了「學術夢工廠」的經營,努力競逐與學術績效獎金連結的發表、專利、智慧財產權等,在「蘿蔔與棒子」的獎懲策略下,大學教師、學者、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的「身價」更是藉由可計算的「點數」利潤來評估,其在學術市場交易過程中,或淪為學術長工、或角逐成為學術企業家,都得在難以逆轉的學術生產線上力求表現,以求保住飯碗和建立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