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現代教育極為重視的部分。藉由閱讀,我們可以學習新知、認識世界,可與古今中外作者在書中交流,更可藉由書中人物的境遇使我們產生共情,得到生命的啟示。自從國際大型閱讀測驗的評比出現,各國莫不針對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推動閱讀教育,臺灣在閱讀教育自然也著力不少。針對「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測驗,教育部編纂閱讀理解策略手冊,並舉辦各項研習,坊間許多書籍與各種閱讀理解策略也應運而生,各學校進行許多閱讀理解策略的示範教學,閱讀理解的教師研習熱鬧無比,但所採用的文本,不是課文就是短文;而閱讀理解策略將閱讀教育推向如何提問、如何解題等方向,與文學藝術作品內容的理解與欣賞越離越遠,造成閱讀教育的窄化,也與閱讀的本質背道而馳(教育部,2010;楊忠斌、柯伯儒,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