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為解決一位發展性語言障礙學童在實際場域中所遭遇語言能力的實務性問題,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探討可能的語言介入方案與輔助科技,並分析其成效。 介入過程以錄影和語料轉錄方式蒐集資料,進行觀察、歸納及分析;然後,再輔以質性資料進行三角驗證,再解釋個案的語言表現。介入過程由治療師與家長一起參與規劃、執行及協同反思,逐步修正調整介入教學內容與方法。在行動研究循環中共進行了閱讀理解、敘事以及智慧型眼鏡等介入。 介入初始理念以「視覺提示」、「操作示範」以及多感官輸入與多管道輸出為原則。在閱讀理解介入後,個案成功的學會解讀含方位詞附屬子句的句子,也成功地在一個月後提取出過去所不熟悉的動詞;並且個案也習得短文故事因果與脈絡關係,理解短文中的內容,成功地回答出推論性的問題。 敘事介入與智慧型眼鏡研究結果則發現在介入後個案平均語句長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與整體敘事內容在不同敘事語料都有顯著的進步:故事重述能力由介入前MLU=3.94進步至MLU=5.11;並在介入後仍維持在MLU=5.2。透過智慧型眼鏡輔助,MLU再進步至6.51。想像敘事MLU由介入前3.87進步至介入後5.48。自發性個人敘事在介入後由MLU=4.36進步至MLU=6.9。透過智慧型眼鏡輔助,MLU再進步至8.8。 透過本行動研究的質性分析,本研究發現讀寫語言(literate language)在語言進展歷程中扮演關鍵性角色,因此也提出了針對個案的「多感官多管道介入模式」。建議未來可在其他發展性語言障礙個案中再進一步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