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旨在討論漢代埋胞之禮俗,以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帛書「禹藏埋胞圖」為討論對象。結論如下:(1)「禹藏圖」屬於古代房中書之性質。雖然,後世術數家或醫家產婦科作品亦收錄這一類產圖,但「禹藏圖」是馬王堆房中養生書的一部份。(2)胞至少有胞宮、胞䐈與胞衣三意,「埋胞圖」所指之胞當指胞衣而言。而胞衣(Afterbirth)可能是指胎膜與胎盤等產後遺物之泛稱。(3)古代產後必須埋胞有幾種可能原因。其中,以嬰兒與胞衣關係這一點最為密切。易言之,埋胞禮俗是建立在胎兒與胞衣一體,以及胞衣為胎兒生命之源等觀念之上。(4)「禹藏圖」的內容有三:時間、方位與數字。圖之結構,大圖呈現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方位,屬於地形圖之性質,這可由其托名於「禹藏」得到佐證。其次,十二月圖皆以「二繩四鉤」宇宙圖式所組成,這種圖式與漢代栻盤、日晷盤面、規矩紋鏡、六博局盤等圖案之間疑有相通之處。而數字則象徵人的壽命。所以,「禹藏圖」形成了天(產月、太歲、北斗)──地(場所、方位)──人(壽限)感應的關係。「禹藏圖」的圖本身及相關解說,有唐蘭、李學勤、周一謀、蕭佐桃、馬繼興、張寅成等學者作注解,本文企圖以上述學者注解作基礎,甄錄相關說法,略加補充、訂正與闡釋,並嘗試鉤索「禹藏圖」之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