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將與中郎將是光祿勳之屬官,在光祿勳之領導下,指揮諸郎宿衛宮禁,出充車騎;並考覈銓選諸郎出補政府之行政官職。此為郎將之本職。東漢省郎中將,而中郎將之官職增加。此外,郎將因為是皇帝禁衛軍之官員,得侍從左右,親信;故常受皇帝派遣擔任某些非其本職的額外工作,是為臨時差遣。郎將受臨時差遣多有皇帝使者之身份;其使命十分歧異,范圍包含極廣。西漢成帝時始,朝廷經常派遣中郎將出使匈奴,處理匈奴事務,東漢沿習此慣例。及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南匈奴內附,漢廷安置南單于於西河美稷;需要有官員駐在單于廷以監護、安集南匈奴,故改稱前此派出安置南匈奴之中郎將為使匈奴中郎將。使匈奴中郎將是政府編制之官職,非臨時差遣,而是長期駐在單于廷處理南匈奴事務。使匈奴中郎將不是光祿勳之部屬,亦非宮廷宿衛官員,而是一新的官職。自漢初始,就有郎將外派領兵作戰,東漢較西漢更多;西漢郎將外出領兵征伐,多為將軍之部將,東漢領兵出征之郎將則多為一軍之主帥,或為使者監軍。由於經常派遣中郎將外出領兵主征伐,日久而成為習慣,至東漢桓、靈、獻之世,出現因事立名之主征伐中郎將,如討寇中郎將、破鮮卑中郎將、鎮賊中郎將、北中郎將等。這些新的中郎將不隸屬於光祿勳,非復宮廷之宿衛官員,其官職是新設置者,因事任命,執行軍事任務。董卓亂政之後,割據一方者封拜由心,隨意任命中郎將,中郎將之名號濫用,可考之中郎將名號多至四十餘;且有名號與職掌俱與軍事無關之中郎將出現,顯示中郎將之職掌從領兵典軍事擴展至掌理其他事務。同一類的官員受臨時差遣,若經常擔任某一相同的任務,久之,可能衍生出一新官職,其職掌是專門擔任該任務。使匈奴中郎將與主征伐的中郎將之產生可為例證。從漢代中郎將官職之發展,可見皇朝時期官制演變之一途徑是新官職從舊官職演變而成:舊官職之職掌擴大或轉移,但仍保留舊名不變或官名之改變遠遲於職掌之改變。故同一名稱之官職,在不同時期,其職掌或有很大的差異。使匈奴中郎將為使者,持節長期駐南單于廷。使者本是臨時派遣,事畢即罷;今使匈奴中郎將為正式的官員,卻一直保持使者之身份,與漢代之司隸枝尉及州刺史一樣,可謂是使者之變態。此變態顯示使者轉變為行政官員過程中之某一階段。假如使者轉變為行政官員之一途徑是:使者轉變為有固定職掌之專職使者,再轉變為完全沒有使者性格的行政官員。則如使匈奴中郎將之類的專職使者可謂是此轉變過程尚未完成的型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