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末落成的臺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曾是臺灣進出口輝煌歲月的象徵,是與國際商務與商品接軌的指標窗口,亦是國際化、現代化的代表,年年有十數場大型博覽會讓世界各地、各種製造業的人士來此參展交流。對照19 世紀末開始盛行舉辦博覽會展示現代性與民族國家,臺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的設立亦具有濃厚的展示意味。時隔30年,當前的世貿中心展覽大樓對照信義計畫區其他嶄新建築,似乎顯得陳舊。展覽會內容也從貿易展示轉為拍賣盛會。 在線上消費模式盛行的都市生活中,博覽會在消費的範疇中成為一種富儀式性、慶典感的獨特場域。透過觀察2022 年春季臺北世貿中心舉辦的各式消費型博覽會,及參與者的外型特質、消費活動、媒體實踐等,再對照博覽會發展演變的歷史,本研究發現,都市人非但沒有真正擯棄傳統市集式的消費體驗與行動,其消費的對象更從商品擴張到了空間,甚是透過符號化、社群媒體的凝視來自我消費。而消費行為逐漸從實體空間轉向虛擬世界的現代,在特定時間、空間舉行的博覽會以各式特定的主題為由來匯集都市人,主題講座、呼應季節韻律的展覽等,為離散的都市人提供一場相聚盛宴,不只為消費行為召回「此時此地感」的靈光,也使都市人再次感受到實際共構都市日常與歷史的參與感,凝聚成為共同的「都市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