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榮格的原型心理學來看鍾孟宏的電影《陽光普照》中「好孩子」與「野孩子」的角色定位,可以說是兩種少年主體在一般社會上所表現的人格面具原型(Persona),而與此相伴發生的對立面,則是陰影原型(Shadow)。少年主體在經歷過個體化的兩相掙扎、抗拒與磨合,終究在其中找到其「自性」(self)。《陽光普照》中的少年在社會集體潛意識中所表現出的「好孩子」與「野孩子」形象,僅是表面的人格面具原型;然而,少年主體性的建立並非僅來自於外在力量的規訓,也非僅來自於個體內在自主意識的,而是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不斷反覆拉扯,一再修正,在這樣的過程中找尋個體成長的方向,建立個體化的「主體性」。在《陽光普照》電影敘事中,不斷以陽光與陰影為比喻,企圖述說少年主體的建立,並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壞;而是每個主體都有其光明面與陰暗面,唯有透過少年自身面對陰影面並產生調和,才能找到屬於個體的自性,並從混亂不安的「閾限主體」(Liminality)中邁向成人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