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認為文藝才是最適合改造人心的利器,意欲以文藝來醫治民族精神,透過去除舊社會「莊嚴高尚的假面」,改變不合於時的國民性。本文以魯迅膾炙人口的兩篇小說──〈孔乙己〉、〈阿Q正傳〉為主題,經由小說文本與相關文獻的爬梳,分析主角周遭人物──看客的性格與形象,再透過比較與歸納,探討魯迅的小說人物塑造與筆下的中國人國民性,藉以一窺魯迅心靈改革的思想內涵。在〈孔乙己〉、〈阿Q正傳〉中,不難發現主角的人生均是一場悲劇,而導致這場人生悲劇發生的原因,主要源於人們思想的封建守舊、愚昧不悟,人心的麻木不仁、自私涼薄,人性的無知投機、卑怯盲目,作者在「哀其不幸」之餘,又「怒其不爭」,所以他振筆疾書、出言吶喊,希望能夠起當頭棒喝的作用,給後人更多暮鼓晨鐘般的啟示,重獲振衰起弊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