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神經病變光譜障礙(auditoryneuropathyspectrumdisorder,簡稱ANSD)的聽力平均聽閾值,由正常至極重度皆有可能,其病變部位主要在內毛細胞、聽神經突觸、聽神經脫髓化或聽神經元細胞缺損,因而無法正常運作聽覺功能,或難以分辨語音和理解說話內容。ANSD者的典型特徵包括:在吵雜環境中有訊息聽取與時序訊息處理困難、在聽覺反應上可能可察覺聲音,卻未必能聽懂意思、聽力可能會隨著時間而波動,其單詞辨識和語音清晰度往往遠低於由其聽損程度預測應有的表現等。現有研究中,由於ANSD本身個體間的殊異性大、研究樣本數普遍不多,因而對於ANSD者在選擇輔具、接受的療育形態上始終難有一致的定論。然而,就實務觀之,這類看似迥異的族群,在聽語學習的歷程上,仍有其相仿之處。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以四名有ANSD個案至少半年以上的聽覺口語教師為對象,經由一次共計40分鐘的半結構式訪談,藉以了解在教學上實際面對的聽神經病變光譜障礙幼兒樣貌,以及在面對這類個案可能需要的教學調整。研究結果發現:(1)ANSD個案對於開放式的訊息理解普遍較差,難以聽力圖預測其語言表現,在教學上需要適時給予視覺線索輔助學習;(2)如屬於OTOF基因變異者,在植入人工電子耳後,其聽語學習多能有明顯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