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聾校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慧,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慧,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這一點在聾校數學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首先教師要創造真正意識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徵,有的教師習慣于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這種流於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互動過程,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增強聾生的參與意識及主動學習的品質,因此在去年,我在對外公開課“長方形的面積計算”這節課中就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空,使學生經歷一個在教師引導、點撥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邊實踐邊觀察,邊動腦邊思考,再通過學生動口說一說擺的過程與結果,從幾個不同的實例中獲得情感體驗,並作出類比、分析、歸納與判斷,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的關係,從而直觀感知並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有利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動口能力的加強,有利於動腦能力的訓練,培養並發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這樣才不會因為教師扶得過多,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惰性,也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其次教師要提供讓全體學生參與的時機。一般應當在做好鋪墊,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處嘗試解答新知識,使所有學生能夠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悅,繼而以更飽滿的熱情參與下面的學習。避免由少數學生的活動代替多數學生活動。在教學中,能讓全體學生動手、動口的就不讓部分人代替,能讓多數人動口、動手的就不讓少數人或個別人代替。要使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狀態是一個關鍵。所以要對“學困生”有一個傾斜政策,不但要給他們多吃偏飯的機會,還要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例如,教師巡視時,優先關照學困生;課堂批改,重點批改學困生的作業;小組議論,安排學困生先發言;課堂提問,優先考慮讓學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等。對他們的每個微小進步及時予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因此在今年的數學公開課“圓的認識”這節課上,在教學圓的特徵時,我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為主線,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課堂中讓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借助紙片,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先讓“學困生”代表本組能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讓好一點兒的學生幫助糾正,最後讓好的學生歸納總結,從而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及協力合作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教學半徑與直徑的關係時,主要採用了討論法,直徑和半徑的關係,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繼續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基礎。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同一個圓裡,直徑的長度與半徑又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我力爭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和諧、活躍的課堂學習的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在群體中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有利於在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內化為表像,形成思維;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講清用什麼辦法得出“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等於半徑的2倍”這一結果的。使個人實踐與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相結合,學生取長補短,團結協作,有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總之,數學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提供主動發展的空間,引導學生的主動參與,從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使學生的數學素質得到提高。最後要以教師之情導學生參與之趣。把自己置身於參與者位置,服務者“地位”。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熱情鼓勵每個孩子,實實在在地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樂說,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學好,允許學生發表不同見解,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異議甚至批評。正確看待學生的答錯、寫錯情況,對待學生要多寬容、鼓勵和引導,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激勵過程。讓學生由“要學”到“學會”,最後過渡到“會學”,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