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1909-1994,以下簡稱Greenberg),1 西方現代藝術批評界不可繞過的名字。作為最早一批移民美國的立陶宛猶太裔後代,Greenberg出生於紐約,11歲後全家定居在布魯克林區,大學主修文學,畢業後因找不到工作,自學了德語、意大利語、法語和拉丁文,並非一帆風順的他,直到1939年才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評論文章,為有關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1898-1956)的話劇。也正是在那一年的秋天,Greenberg發表了日後引起巨大回響的〈前衛與媚俗〉(“Avant-garde and Kitsch”)。儘管距此已過去大半個世紀,但這仍然是學界一直熱衷研究、討論的文本。之後,Greenberg逐漸將批評重心轉移至繪畫(及雕塑)藝術,正式開啟了他的文藝評論生涯。《藝術與文化》(Art and Culture)2、作為一本批評文集,是Greenberg的首部著作,集合了他從1939年至1960年橫跨二十年的近四十篇批評文章。其中針對某一個或某一流派藝術家的作品,提出了極其個人的看法,在看似零散的編排,以及夾敘夾議的字裡行間,實則已能夠窺見Greenberg遵循的藝術觀點與研究取徑。他對於藝術「品味」(taste)與「品質」(quality)毫不掩飾的勾勒,對於繪畫形式主義的詮釋和「平面性」(flatness)的強調也已呼之欲出。在六十年代初期,他為「現代主義繪畫」所訂下的註腳,更令其成為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分水嶺。同時也成為了「後現代」陣營眼中追求「純粹」與「美感」的保守派。而Greenberg透過藝術批評,為在當時看來標新立異的美國抽象畫派作出的有力支持和推動,亦是有目共睹的。時至今日,人們之所以仍樂於討論Greenberg的藝術批評必有其獨到之處,作為藝評家,他的文字所引發的爭議,蔓延數十年,也令人看到藝術批評可能具有的更為廣泛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力。本文試從《藝術與文化》為切入點,圍繞Greenberg早期(193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重要的藝術觀點,對後世學界的影響及時代意義進行分析、討論,並藉此反觀當下藝術「混沌」的現狀,或期從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借鑑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