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發展令人矚目,其主流發展大致遵循著西方式的四化的模式即「私有化、市場化、自由化和全球化」,亦可被轉譯成「工業化、資本化、城市化和現代化」(溫鐵軍,2007)。此四化引領中國經歷高速增長,世界話語體系亦從「中國崩潰論」過渡到「中國威脅論」,這多多少少讓中國人有些驕傲。然而中國同時走上了一條充滿陷阱的道路:社會分化日益加劇,城鄉二元分立嚴重,生態危機成為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大量農地迅速消失........在資本逐利的邏輯下,民生、環境、公益都要讓道。政府雖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且出臺相關措施,卻因各種因素難以執行。以2007年開始實施的《農業專業合作社法》為例,國家投入大量財政資金扶植合作社的建立,希望農民們可以在產銷上組織起來,壯大市場談判力量,通過農業生產在本鄉致富。然而大多數政府資源被農村精英攫取。地方幹部抑或生產大戶作為村社中的能者,自然在組建合作社的過程中起帶頭作用。但合作社同時也淪為地方精英的私人業務—農民不用直接附著在企業資本的產業鏈上,卻在合作社裡被大戶控制,經濟談判地位依然沒有實質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