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工作一直以來被視為非女人莫屬的工作,無論是照顧0-6 歲或是7-12歲的孩子,刻板印象認為它就是女人的天職。大家可觀察到一種現象,雙薪家庭若已經由雙方溝通,認為必須有人回歸家庭照顧孩子時,這個人大部分是女性――無論當時這位女性在職場的身分地位為何,她會被所有人期待理所當然地坐上這個寶座。如果在家庭這樣的小單位,女性都被如此看待時,我們可想而知,在托育職場上,女人也一樣被大眾所期待,因為刻板印象認為,女性是細心、有愛心、有耐心、韌性強、願意犧牲奉獻…等等,所以長期以來,這些托育工作者一直戴著這樣的光環,默默生存在職場中;有些人捨不得拿下光環,也有些人是不敢拿下,日積月累堆疊了許許多多無形的壓力而不自覺,直到身心不堪負荷,才不得不放下工作。托育職場的工作者認為,只要將小孩照顧好,就是一位稱職的好老師;其擔任的角色就像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不求任何回報,所以每個人都是竭盡所能的付出。以本人自1985 年進入托育職場的時代來說,每天接觸的環境除了家庭就是托育機構,通常沒興趣或是沒機會接觸相關訊息;我稱這些人就像是生活在城堡內,城堡圍牆很高,覺得很安全,自然不會有任何危機意識,因此對於托育機構要求的事項,及政府發佈的法規命令,大多不加思索完全接收。譬如政府規定要將高職學歷提昇到專科,我們就非常配合地自費進修;沒幾年,又要提昇到大學學歷,大家一窩蜂到大專院校朝聖去;接著又說要具備幼教師資格,一群人又乖乖就範。這樣重覆進修,到底可以提昇托育品質,還是托育工作者的勞動條件?在我看來,從早到晚的工作及進修,對一個長期身心疲憊的托育工作者而言,根本沒辦法提昇良好的服務品質,但是抱持「使命必達」的心態,總是苦了自己、硬撐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