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首先要肯定陳復博士(以下簡稱陳氏)提出本期的靶子論文,對黃光國(以下簡稱黃氏)提出的論點提出了質疑,這除了是對學者的最大尊敬之外,也是促進學術進展的動力。本期一系列的打靶論文,將會非常有助於我們來開展一系列修養心理學的研究,來利益社會大眾,因此我們這個團隊非常樂意來打靶。陳氏提出的〈儒家心理學:黃光國難題正面臨的迷陣與突破〉,基本上陳氏提出的問題與討論是針對黃光國難題而起,陳氏在2016年第一次提出黃光國難題(陳復,2016),因此為求系統性,本評論也將此篇納入討論,基本上他們兩人都是要以儒家思想為深層結構,以自性概念為中心,來開展一系列的修養心理學的內涵(黃光國、夏允中、越建東,2016),因此本文將以自性為中心提出一系列有次第的問題:自性的有無?何謂自性?自性如何修養達成?如何進行社會科學研究?黃氏依據印尼波羅浮屠(Borobudur)的曼陀羅形態提出「自我的曼陀羅模型」(Hwang, 2011)(圖1)。黃氏認為「自性」是「自我的曼陀羅模型」之圓融內攝的中心點,「自我」(self)為「經驗的中樞」;而「自性」(Self)則可能成為「修養的中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