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臺灣愛尼曼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日更計劃」,與中國數位平台業者合作,集合中、港、臺、馬多地華語漫畫家西進創作;2017年,中國條式漫畫原創平台「快看漫畫」完成1.77億美元融資,旗下簽約近千名華人創作者,與騰訊、布卡、漫畫島、咪咕等業內指標平台同時推進多元出版、周邊商品、影視改編、遊戲轉製等IP(intellectual property)聯動策略。時至今日,隨著日本經驗樹立、中國市場崛起,「漫畫」已逐漸褪去「小孩子看」、「色情暴力」、「不登大雅之堂」等刻板標籤,成為內容產業、IP產業的重要環節。但弔詭的是,作為香港漫畫之外另一華語漫畫的重要發展體系,臺灣漫畫卻不僅沒有在這段歷程中重新找到立足之地,反而因為整體市場需求、產業生態及創作質性的變化曲線,面臨加倍緊迫的轉型挑戰。有鑑於此,本篇嘗試梳理1950年代以來的臺灣漫畫軌跡,並結合平台、受眾、版權、敘事形態等當代產業命題,探討其中的操作、製作及創作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