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是陸地面臨海洋的邊緣地帶,受到來自海洋的海風吹拂、海浪的拍打,或是海流與河川的影響,加上各地不同的板塊運動,型塑出各式各樣的海岸地形,加上各地不同的氣候條件,吸引各式各樣的生物聚居,形成各地獨樹一格的海岸地景。海岸被粗略地分為:組成介質顆粒較為細小,海岸線常較平直的沙岸;以及組成介質顆粒較大,海岸線常較曲折的岩岸。1952年德國學者華倫亭(Hartmut Valentin)根據海岸受板塊影響而發生的沉水或離水作用、發生侵蝕或堆積,以及長期觀察下海岸線「前進、定止、後退」現象,在其所著 'Die Kusten der Erde'「世界海岸」中將全球的海岸區分為8種類型,分別為「離水侵蝕定止海岸」、「離水侵蝕退夷海岸」、「離水侵蝕進夷海岸」、「離水堆積進夷海岸」、「沉水堆積進夷海岸」、「沉水堆積退夷海岸」、「沉水堆積定止海岸」及「沉水侵蝕退夷海岸」等。除了「沉水堆積定止海岸」與「沉水侵蝕退夷海岸」目前尚未在全球任何海岸發現外,其餘各地海岸均能依照其定義加以歸納到另外6種。臺灣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環境、多樣的植物種類,可歸納到華倫亭所分出的「離水侵蝕進夷海岸」、「離水堆積進夷海岸」、「沉水堆積進夷海岸」、與「沉水堆積退夷海岸」等4種不同的海岸類型,型塑出臺灣在地獨特的海岸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