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紀初,唐帝國的正式崩潰,宣告了新的時代的來臨。在此時,東亞大陸上出現了數個新興的地域政權,過去學界多以北方的五代政權與位於南方的十國政權,來指稱此一時期的政治局勢。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北方五代政權的頻繁更替,位於南方的十國政權在政治上則相對穩定,例如前蜀、南唐、吳越等國。這些地域政權的統治者穩定開發地方經濟、維持地方政治秩序,並積極地支持與贊助地方上的佛教、道教教團,深刻影響著往後十、十一世紀的中國道教與佛教的復興。令人好奇的是,相較於北方後周世宗(921-959)進行的全國性毀佛政策,位於南方的十國地域政權則積極地贊助地方宗教事務,形成鮮明的對比。特別是吳越國王錢俶(929-988)統治吳越國期間,大力地贊助與介入兩浙地區的佛教事務,在杭州地區建立靈隱寺、雷峰塔等大型寺院建築,並贊助與供養國內僧團,奠定天台佛教在十世紀復興的基礎。此一時期東南地區的佛教復興,除了出自於吳越國王個人或家族信仰外,佛教是否可以提供地域政權建立起統治合法性與在地的政治論述,是值得進一步探究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