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與孟子並稱,在古代中國思想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記載其思想的《荀子》早在九世紀時已傳到日本。而且,中國歷代重要的《荀子》刊本,如北宋熙寧監本、元代纂圖互注本及明代的二十二種刊本也都傳入日本。但在江戶時代之前,除花園天皇與虎關師鍊等五山僧侶外,當少有人閱讀過《荀子》。直到十八世紀初,江戶思想史上重要思想家荻生徂徠才開始仔細閱讀並注釋《荀子》,亦在其注釋書《讀荀子》出版後,日本的荀子學才開始興盛。所以,就日本經學史(特別是就日本諸子學史)而言,《讀荀子》具極重要地位與意義。又,就日本思想史而言,徂徠個人思想亦受《荀子》啟發。徂徠之後的江戶儒者乃至近代研究者,都有人特別強調這點,認為徂徠學是一種荀子學的發展。但本文對此看法持比較保留的態度。先就結論來說,本文認為並不能說徂徠學是荀子思想在江戶時代的發展,而是在徂徠輸入日本的「明代知識」基礎上,並在古文辭學方法引導下,為重構「聖人之道」而利用《荀子》。《荀子》確實是促使徂徠思想發展的一個重要文本,但徂徠與荀子間有諸多思想差異有待釐清。本文將重點討論此一問題。然後在此論述基礎上,再討論徂徠以後的荀子學在江戶日本的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