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與錢穆是二十世紀中國兩位極有影響力的歷史學家。追溯二人交往過程,學人多依憑錢穆之《師友雜憶》,但此書實為「憂患迭經,體況日衰,記憶銳退」的耄耋老人對往昔的回憶1,論及諸事時不免有所遺漏和偏差。近年《顧頡剛日記》(臺灣)、《顧頡剛全集》、《錢穆先生學術年譜》相繼出版,則為此方面研究提供了更為豐富切實的資料。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兩位大師的交往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年,故鄉初識,顧頡剛激賞錢氏學術,錢穆久聞顧氏盛名,惺惺相惜之情,竭力提攜之心,拉開了二人學術交誼的帷幕;第二階段,一九三○年至一九三七年,聚首北平,共同執教高校,初入學界中心的錢穆與叱吒學壇的顧頡剛不但結下了深厚的友情,更成為彼此的學術知音;第三階段,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重聚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顧頡剛與錢穆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術研究中,關係都更為密切;第四階段,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九年,國學研究所職權交接的誤會,對時局與人事的不同態度和看法,致使二人分歧漸生,關係轉冷,自顧頡剛離開齊魯大學後,他們再無共事機緣;第五階段,一九四九年以後,天各一方,受思想性格及政治環境影響,顧頡剛與錢穆走向了兩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但仍不忘情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