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四十三年(1954)六月九日,中華民國教育部長張其昀(1901-1985)向行政院長陳誠(1898-1965)提出「建設臺灣,光復大陸,必須儲備各項專才,而政治幹部,尤為復國建國之中堅份子,擬先在臺恢復設置國立政治大學,以應急需」的簽呈。經陳誠院長批示,提交行政院院會通過核准政大在臺復校,擇定臺北近郊指南山麓為校址,並成立籌備委員會。籌備委員會決議先恢復研究部,設行政、公民教育、新聞三研究所,後又增設國際關係研究所,十月正式招生。十一月二十日,陳大齊(1886-1983)奉命出任政大在臺復校後第一任校長。民國四十四年秋,增設大學部,設立教育、政治、新聞、外交、邊政五學系。與此同時,也將研究部原有之公民教育、行政、國際關係研究所之名稱,改為教育、政治和外交研究所,以求與有關學系名稱相符合。民國四十五年八月,大學部奉令增設中國文學、東方語文和西洋語文三學系,是為政大中國文學系在臺創設之始,首任系主任為高明(1909-1992)教授。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奉教育部令,夜間部增設中文系與西洋語文學系各一班。民國五十三年,復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由熊公哲(1894-1990)教授兼代所主任。民國五十八年中文系奉准招收雙班,而中文所亦奉准成立博士班6。至此政治大學中文系的系所結構完全成型,一甲子來,肩負著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文學術與培育臺灣中文人才的神聖使命,在教育、學術研究和社會參與等方面,貢獻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