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海德格的「環境論」,和哲郎的「風土論」以及加藤尚武的「環境生態論」作為「啟發的意義」,界定「環境」的意義,進而探討中國古代環境思想,則在人與自然和社會的交構關係中,如何理想的人文社會和生活空間,是中國古代環境思想的關心所在。換句話說儒家所思想的環境是人與人所生存的空間──社會。至於如何為人,則在於「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之成德君子的養成。而人又如何成就其道德,走向正道,亦即內聖工夫的基本,則是「十有五而志於學」之學問意識的形成。再者,人如何立足於社會,進而在社會實踐人文的理想,成就外王事業,則是儒家的究極關懷。當代新儒家以人文的學養,傳承文化慧命,以時代的使命感,從事社會實踐,講學於民間,推行社會讀經,提升市民的人文的涵養,建構「富而好禮」,安和樂道的人文社會,體現「文化中國」的理想。因此,鵝湖師友的文化心可以說是構築儒家文化環境學的底據。本文擬從儒家文化環境成立的要素,證成鵝湖文化是建立「文化中國」的模式,也是構築儒家文化環境學的依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