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的《樂府傳聲》中,內容包括字音、發聲與「口法」關聯以及在演唱時所需注意到的許多見解。不但從當時戲曲演唱,實際存在的問題和經驗出發,並結合傳統的審美習慣,於技巧、方法和淵源上進行闡述。在解說上,將各種方法分門別類的講述要訣;為使人易懂其所欲表達之意,使用形象化的比喻,深入淺出,通達易瞭。在更早之前,元代芝庵的《唱論》可以說是最早一部演唱理論的先始,到了明代,再加上如魏良輔、沈寵綏等人的經驗,徐大椿的《樂府傳聲》,可說是繼承了這些人理論。除了討論魏良輔與沈寵綏對於徐大椿的影響之外,亦上溯到《唱論》對於現在這部徐大椿《樂府傳聲》所帶來的源起,呈現唱曲「口法」的相承與對唱曲表演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