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學者多將《周易》的哲學意涵及人文意識歸諸於《易傳》;所以如此者,蓋以《周易》爻辭是古人卜筮過程的占斷之辭,內容固有殷、周史事,以及政治、經濟、軍事、婚姻、刑訟、祭祀、商旅、飲食、變革……等文獻記載,然其主要功能仍是「趨吉避凶」。因而在詮釋上或僅側重於爻辭的文字考證,或并以卦爻象及時位、陰陽來作說明,而多忽略爻辭本身所具有的深層內涵與多重功能。更有甚者,片面將「卜筮」視為迷信行為,間接貶抑爻辭本身的價值性。殊不知爻辭是人文發展的重要記錄,況且春秋時期已有加以引用而行其教化的筮例。故本文乃從爻辭的型式與內容二方面著手,歸納所蘊涵的結構向度,以凸顯其多元面貌;在型式結構上,以「事、物、人、地」及「事辭、斷語」為探究對象;在內容結構上,則以「規律性」、「統合性」、「延展性」等三種向度作為論述主軸。此外,分別以「全卦」及「單爻」的角度,透過對爻辭的分析與梳理,從中釐清其所蘊藏的「盛衰」、「往復」、「變通」、「應感」、「抱樸」等常道,以及「濟命」(仁)、「知恥」(義)、「謙退」(禮)、「明辨」(智)、「立誠」(信)等常德,以作為學者、同好之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