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二千年前即實踐有教無類的普及教育,突破當時的貴族壟斷,使一般人家的子弟能得到教育的機會。中國傳統社會可說是民間辦教育最早的地區。儒家的國家社會理念也隨教育而普及民間,成為支持士人與王權抗爭的民氣。與孔子同期的希臘世界,希臘的哲人仍持精英教育的理念,教育不但不會施及奴隸,也不普及於所有所謂自由民。西方的普及教育實是因工業革命大量生產需求具備操控生產機器知識的工人而起,實不過二、三百年間的事。西方卻在這三百年間,不但國力超出全球所有傳統大國之上,在學術與知識技能上也遠超出非西方世界,在二十世紀以來即明顯主導了人類的命運。由此可見教育的巨大影響力。在儒家立場,教育愈普及愈好,每個小孩都得到最長時間最高等的教育,應是使每個人都最能積蓄和發揮其稟賦的社會。如果以台灣社會的經濟能力,每個適齡兒童都受到大學程度的教育是合理的事。台灣目前仍只停留在幾十年的九年免費教育,目前要推行十二年國教,卻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反對聲音!在如此的一個有強烈重視教育傳統的社會中發生,豈不是奇哉怪也的事?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社會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