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七十七年十一、十二月間,牟宗三先生講授於台灣中央大學及台灣師範大學。今由香港新亞研究所盧雪崑教授根據錄音整理,台灣中央大學楊祖漢教授校正。儒家仁智合一的這一套就是實踐的智慧學。從仁這方面開全部的道德界,智的這方面則可以上下通。與仁合一,永遠不脫離的那個智就是從仁心發的那個光,所以假定這個地方也說智,它就相當於康德所說的intellectual intuition(智的直覺)。王陽明所說的良知發的光就是智的直覺。王陽明就拿「良知」二字代表「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四端之心。孟子所說的四端之心後來發展,或者是程明道根據孔子所說的仁,拿仁來代表,總起來說仁心也可以。陸象山叫做本心,拿本心來代表。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之心通通是本心。本心用英文表示就是original mind,或是transcendental mind。本心是transcendental mind,是超越的心,不是empirical,不是經驗的,不是感性的。到王陽明出來就說良知,拿良知這個概念統攝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就是把孟子所言「是非之心智也。」提出來,從這個地方統攝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種種講法,都是一樣的。假定「智」這樣講,就是往上通,通四端之心、本心、仁、良知。往上通的智就是本心、仁心所發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