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科學與通識教育」的專題中,許多的先進皆提出了「生命科學乃為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跨領域學問」,不論是從生態、演化、化學、物理、機械、哲學……等學術多面向,直至醫療、農業與食安……等五花八門的日常生活接觸議題,都與生命科學素養有所聯繫。當充斥著假科學新聞的今日,如何從教育層面提升具有跨領域特性的生命科學素養,使其得以評判檢視在眼前或耳聞的訊息真偽呢?再者,又如何引領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們,得以藉由通識教育結合所長、交流所識,創造生命科學發展的新紀元?筆者非常同意張之傑老師於其文章中,提及有關於大專院校所開設的生命科學通識課程屬性,應開設修課同學所需、所能接受與所能應用的課程內容。而如何累積並扎實學生於生命科學領域的概念與思考模式,這的確是難以在一學期兩學分的課程中達到。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開始思考以系列課程的方式,在不同階段的通識課程帶領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從問題探索、知識汲取乃至於跨域應用,以層次漸進模式實踐生物學與生命科學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