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從羅時成教授的經驗談起,他在韋恩州立大學當過生物學的助教,知道什麼是大班上課,小班討論、小考、以及作實驗的操作方法,可以教授千人選修的大課;而我在哈佛大學念博士學位時,也有類似的觀察。在1978年,每年修經濟學的大學生已經超過六百人,校方安排一位資深教授主講,教室是古色古香的紀念堂,當然在這種鬧烘烘的場合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極為困難;而小班討論,即為彌補這項缺陷,每二十人編為一小班,由助理教授或是博士班學生任老師,負責回答學生疑難及作業收繳、批改、及講解。我在哈佛醫學院也與一年級的醫學生一起上課,一班也達兩百多人,但是既有良好的講義,又有小班老師的輔導,加上面對哈佛醫學生這批天之驕子,我的競勝心油然而生,我覺得修課後的收穫佷大,似乎遠遠超過我在臺灣大學所曾修的任何一門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