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法國對儒學的認識及廣泛重視,最早可溯源至17世紀末,傳教士柏應理(Philippe COUPLET, 1623-1693)於1687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國賢哲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i)一書。此書不但以拉丁文翻譯了《大學》、《中庸》和《論語》,還比較了儒學與佛教、道教之異同,並介紹了易經六十四卦的含義。當時“禮儀之爭”在中國日趨激烈,已引起了非教會人士的關注。鑑於爭論的雙方對於中國的傳統和現狀各持不同的解釋,令局外人無所適從,研讀中國經籍便成為掌握第一手資料的最佳途徑。所以,首次向歐洲介紹儒家思想的《中國賢哲孔子》甫始問世,便受到學界及民眾的關注。拉丁文剛出版不久,1688年就有了法文的譯本,書名以《中國哲學家孔子的倫理觀》(La Morale de Confucius, Philosophe de la Chine)刊行。三年後,英譯本亦在倫敦付梓。在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此書對歐洲人了解儒家思想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