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批評子夏氏為賤儒,實際側重在言行方面攻擊,而不涉及義理。將荀子思想與子夏思想進行比較發現,子夏與荀子皆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是「由學以致聖」的思想路徑;二人皆注重儒家經典的學習,且都有傳經之功;二人均重視外在規範對於人的作用,修身以「禮」入手,而不是從「心」入手;二人皆以儒者參與治國理政,以便安國保民為最終歸旨。所不同者,荀子的論證更加細密深刻,義理表達更加顯豁。由此可見,荀子罵子夏氏為「賤儒」,實則與其學術多有相通之處,可謂「貌離而神合」。楊倞在唐中期疑古辨偽及崇荀思想影響下,首先提出「子弓」為「仲弓」的說法,但此說短於史料,長於推測,因而當遵從「子弓」為「馯臂子弓」的古說。馯臂子弓或上承子夏,下接荀子。荀子經學傳承于子夏的說法,史書也多有記載。子夏對荀子無疑產生了巨大影響。思孟學派依仁以成禮,子夏、荀子設禮以顯仁,分別代表著儒學發展的兩個方向。與「思孟學派」對照,可以將子夏、荀子合稱「夏荀學派」。兩種不同的儒學發展進路一直影響了整個中國儒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