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農業在日治時期奠定了現代化的發展模式,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各項基礎建設逐漸恢復生機,為因應人口躍增,國內的糧食供應也快速提升,並且也滿足了出口賺取外匯之需,此一現象印證於Ashton之研究。臺灣農業在過去一甲子,生產方面確有顯著進步與貢獻,但是由社經結構的變遷,卻發現農家一直成為社會上之弱勢群族。特別在經貿自由化的壓力下,政府的政策干預必須發揮效果,以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與環境保護。決策者如何系統性地思考農業、農村與自然環境之依存關係,效法歐盟之共同農業政策,維持農業成為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經營產業,正是當前臺灣農業發展的重要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