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馬國賢(Matteo Ripa,1682-1746)於西元1710年來華,為首批隸屬於傳信部的傳教士。在馬國賢來華前,中國的教務係以葡萄牙依據保教權下負責派遣與管理耶穌會,而後教廷欲取消保教權,便以宗座代牧制與之抗衡。鐸羅(Carlo-Thomas Maillard de Tournon, 1668-1710)主教在耶穌會、多明我會與方濟各會等對於在華禮儀規範的爭執下赴華,欲以教宗特使的身份與康熙帝重申教廷對於中國禮儀的觀點。但在雙方一言不合下,鐸羅不僅被逐出中國,更遭澳門總督監禁,而馬國賢、德理格一行人便於華教務危機下赴華。本文分為三部分。首先先梳理保教權與宗座代牧制下的中國教務,多明我會、方濟各會與耶穌會等在建立與傳教上的差異性;其次從明末利瑪竇(Matteo Ricci, S.J., 1552-1610)等耶穌會士建立的寬容傳教策略、廣州會議會議與容教令等脈絡,分析在康熙年間鐸羅主教、閻璫與康熙帝間的爭執;最末以馬國賢的回憶錄為主,探討馬國賢來華的契機、出使團成員與馬國賢在宣誓領票時內心的掙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