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論根本上決定了國際法實踐和人們對於國際法實踐的理解。國際法傳統上被認為是作為公法人的主權國家創設並適用的處理彼此間關係的法律體系,它體現了公—公關系認識論的思維模式。20世紀中期,尤其90年代以來,私人參與或影響國際關係的能力獲得實質性提高,國際法的公—私關係認識論得以形成,據此國際法發展應當被理解為包括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內的國際公法人與私人進行多維度、多層次、多形式以及多主體間的互動過程。雖然公私關係認識論並不能完全取代公—公關系認識論,但在國際社會日益重視“人”的時代背景下,二者的結構性關係將朝著強化前者的方向發展,並且前者更具有基礎性。由於中國和平發展進程的特殊性,比如國際關係日益邁向法治化、私人空前地參與或影響國際關係、特殊的公私關係傳統與當代轉型,積極接受並準確理解公—私關係認識論對於中國在實現和平發展的歷史性進程中發揮國際法的積極作用、減少其消極作用,尤其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