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執政後,陸續提出許多施政方向與重點。其中,「知識經濟」引起企業界及學術界廣泛的討論,出版界也將許多書籍冠上「知識」、「知識經濟」等字樣。口號喊得震天價響,令臺灣儼然已進入知識經濟的時代。事實上,與許多概念一樣,「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 deconomy)也是源自於西方社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顧志耐(Simon Kuznets)在1966年首先提出知識經濟的概念,主張生產力持續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知識與科技不斷地累積與有效運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則於1996年進一步強調「以知識為本的經濟」(引自經濟日報,民89.8.18二版)。分析近來國內外相關的討論後可以發現,基本上「知識經濟」主張知識為經濟體系運作的主要動力,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已大於天然資源、勞力與資本等生產要素。在這個概念下,知識經濟與傳統經濟時代的差異在於是否將知識列為第一優先,儘管兩者均需要知識來支撐。就臺灣而言,由於東南亞及中國大陸以相對廉價的勞力競爭,因此強化知識的要素已是必然的趨勢(劉大和,民9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