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smiller(1992)宣稱教科書是某種需要被知道的知識。Crawford(2003)進一步表示教科書是「年長一輩期望孩子必須知道的事。」教科書有保證書的力量,傳達了成人認為孩子只要擁有了教科書,就等於擁有了知識。教科書除了傳遞知識外,在文化傳承中也傳遞了下一代關於國家的歷史圖像、特定的意識型態與主流的政治及社會價值(藍順德、王立心,2005)。古今中外,多數書籍裡的群我關係,大多主張我族本位的概念。例如:社會教科書中讀過的東夷、西戎、南蠻和北狄,這些都是指稱異族,貶低意味濃厚,顯示教科書仍是漢族中心。教科書透過教育的方式傳承複製,根深蒂固於世人心中。我國教科書對非洲與非洲人的描繪也有貶抑的情形,例如在民國63年出版的臺灣高中歷史課本第四冊第五章中提到「非洲的廣大內地,還是蠻荒地區,有『黑暗大陸』(Dark Continent)之稱」(國立編譯館,1974)。經過40 年,非洲持續在進步中,我國過去教科書中以「黑暗大陸」來描繪非洲的視角是否還持續呢?楊艾俐(2008)在報導中指出,非洲自2001 年開始連續好幾年,每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高於6%,經濟開始起飛的非洲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新興市場中閃亮的鑽石。關於非洲新進發展的訊息,教科書是否更新了當前非洲的描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