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援用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 提出的「影響的焦慮」(Anxiety of Influence),作為研究金庸小說改版的方法,將討論重心放在前人不曾關注,但卻是造成差異的重要因素――金庸做為一個「作者」的心理轉折。
據筆者考察,金庸舊版小說本有不少仿傚前人之處,依類又可分為取法於中國古典小說――〈虯髯客〉、《三國演義》與《水滸傳》、外國文學作品――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與梅里美〈瑪特渥・法爾哥勒〉、舊派武俠小說――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與《青城十九俠》及自身以往之作等等。而這些仿傚,在金庸修訂作品時,或以「刪去」與「改寫」等書寫策略,或用「暗合」、「肯定己作」等論述,試圖消解其所帶來的「影響焦慮」,並藉此提升作品獨創的純度。
經由層層考察與參酌多方面的評論,筆者以為金庸在消解「影響的焦慮」上實是頗具成效。
從「影響焦慮」看金庸小說改版,可勾勒出一個「作者」從「模擬前人」到「肯定自我」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應該就是金庸能執現當代武俠小說界牛耳,其作品能從「通俗小說」邁向「文學經典」的關鍵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