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一場研討會中拜讀過余安邦先生這篇文章的初稿,當時即有些屬於現場教育工作者不同的觀點與想法,今正好藉此機會予以回應。我十分佩服余先生對於當時教育的問題與現狀的關心,針對文章中有關小學與中學的教育問題,由於個人沒有深研,無法置喙;今僅就其所提的學齡前開放教育的迷思和陷阱提出回應。據余先生所言:「為了讓正想踏進開放教育園地的老師,不會輕易地被開放教育看似豔麗誘人的外表所迷惑,而不知不覺墜入它深層的陷阱,從而難逃它甜蜜的魔障之中。」因而針對台灣一般公認最具權威、最具特色的三所實施開放式教育之幼兒園的過去與現況,進行一番詳盡而全面的分析與批判。然而,從余先生文章(以下簡稱余文)中可以得知,他所談的「全面的分析與批判」、「客觀真實而深入的探討」,只是就這三所幼兒園的相關出版叢書作批判與分析罷了。如此沒有作現場的觀察、沒有深入地瞭解幼兒學習的內在運思歷程、沒有與現場教師作面對面的對談……即作「想當然耳」、「簡化」的推論與質疑,不也與其所提的「開放」的精神與「嚴謹」的態度有所違背嗎?不過在文章中,余先生提出的兩個教育相關問題,用來檢視開放教育實施是否落實?1.課程設計真的是以兒童為中心、為本位、為主體嗎?2.教師的能力、觀念與情緒的準備是否足夠?我對此深表贊同。身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學齡前階段的教師,因為幼兒年齡小,無法為自己的需求、想法作快速清楚的表達,握有教學實權的老師,若不時時就上述的問題加以省察與澄清,是有可能以「開放」之名,行「權威」之實。本文嘗試從現場與幼兒互動的觀察,針對上述兩個問題來談談幼兒如何學習、教師如何設計課程與執行,並提出個人的想法與成長兒童學園如何運作與之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