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關是一種借助語音或語義的聯繫,使語句同時關涉兩種事物、獲得雙重意義的修辭手段。雙關並不都是建基於標準語,以方言為材料的雙關在文學作品中相當普遍。「方言雙關」可定義為利用某一方言的語音、語法、語彙創造的雙關。現代大文豪魯迅在他的小說中用了不少紹興方言雙關,惜乎尚未引起學界重視。本文以〈阿Q 正傳〉中若干方言諧音雙關為例,借用比利時學者Delabastita 的雙關翻譯理論,對四種英譯本處理雙關的手法試作評析。方言是人物塑造的有效手段,很多小說家殫精竭慮表現方言的語音特點(Cuddon, 1998, p. 218)。魯迅對方言諧音雙關情有獨鐘,他的小說中所見方言雙關多為諧音雙關。聶鴻音(1987,頁271,277)建議根據作者口語(一般指作者的家鄉方言)判別方言諧音字,該標準無疑也適用於判別方言諧音雙關。以作者口語為方言雙關的判定依據,意味著諳熟作者家鄉方言的人才有發言權。筆者身為紹興人,且研究魯迅小說有年,自揣有能力識別其中的紹興方言雙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