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幸玲〈當代亞洲佛教「人間性」的實踐與批判─兼論新儒家的現代化課題〉,主要以亞洲各國如印度、西藏、越南、緬甸、泰國、日本、臺灣等的當代佛教所開展出來的具體實踐模型,展現其世俗性、社會性、政治性,及其與現代社會之民主人權精神相通之處,並進而與當代新儒家現代民主思想進行對話。鋪陳傳統宗教的現代化議題,深具意義。
陳中雨〈儒家正名定分思想的戰爭實踐─中越歷史上興滅繼絕運作模式的歷史案例證成〉一文,則透過中國與越南之間四段歷史上假借興滅繼絕名義,而行戰爭征伐之實的案例及其歷史效應,以證成案例背後之儒家「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理念及正名定分的政治思想原則。此文對於作為宗主國的中國與藩屬國的越南之政治、外交與軍事關係的剖析,確能獨具隻眼,直揭底蘊。
劉滄龍〈牟宗三論政治自由和道德自由〉,此文立足於當代大儒牟宗三,以儒家傳統內聖外王的架構來吸納西方的民主、科學之構想下,以接軌西方民主政治,並進一步反省與批判西方個人主義政治自由的流弊。牟宗三強調,政治自由必須預設道德自由,民主政治必須具有道德基礎,而作者則引進了當代德國法蘭克福學派哲學家霍耐特(Axel Honneth)所提出的「反思自由」、「社會自由」概念以及交互主體的對話倫理學理論,希望為牟氏之說找到新的反思角度。作者視野與論點,令人一新耳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