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政策逐漸鬆綁,學生開始穩定地在校進行實體課程。在這之前,將近三年的時間,學生不定時地就會居家線上課程。當他們重返校園,進行實體課程,教師的教學模式有沒有需要改變?學生在進行實體與線上課程的過程中,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面對學生習慣使用3C 進行課程,要如何將這些行動載具融合在課堂中?相信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為人師,在這些日子不斷思索的問題。在國小階段,要請學生自己找有興趣的「主題」學習,是一件有挑戰性的事,因此,教師要在一旁適時搭建鷹架協助。在筆者所任教的六年級班上,利用早自習時間,讓學生每人閱讀不同份的《國語日報》,從中找到參考的「主題」,每人挑選一至二個有興趣的主題,再透過小組討論與發表找到志同道合的組員,透過討論決定自己小組的「主題」,每次課程結束後的反思與調整很重要,雖然會花費額外的時間,但筆者覺得能與學生一起學習體驗是一件極為珍貴的回憶,從中也看到學生的改變,除了學生能展現自信與自身特點,並且會開始關心日常生活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因為他們已經思考過其所設定的主題可以為班上/學校帶來什麼幫助。這次的課程內容是學生們可以自己決定的,而非教科書上的內容,他們給予的反應回饋很真誠,雖然一開始不知該如何下手,但在過程中學會善用資源、使用App,並且開始關心周遭環境,讓人看到了他們不同的面向,能從中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最為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