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的資料顯示,目前高雄市共有63間兒童復健醫療機構(包含醫院、診所、治療所),兒童復健主要治療項目有物理、職能、語言、心理等治療。因為醫學科技的進步,以往常見的夭折問題,如體重過輕或早產的嬰兒在現今可以存活下來,然而少數兒童會有發展遲緩之類的病症。在兒童復健科的個案大多是這些孩子,另外一些則是因遭遇意外而引發症狀的孩童。兒童復健需要較長時間的診斷和治療,孩童和孩童的家屬都需要長時間待在醫療等候區。可惜的是,筆者爬梳現有的研究和討論,不管是碩博士論文或是期刊等等,性別友善醫療空間的討論大多聚焦在婦產科,兒童復健科的討論則是將研究關懷放在家長照護兒童的壓力探究,不見對於空間的討論。因此,希望藉由本文帶出更多關於兒童復健科醫療等候空間的討論。另一方面,也希望本文能提供空間設計者作為參考,讓空間使用者可以更舒適地在空間中遊走、行動。本文以非正式觀察法於高雄某醫學中心的兒童復健科之等候空間作為觀察場域,探究兒童復健科等候空間的使用者,其性別經驗與空間的互動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