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波耳戰爭後,英國社會對於帝國的衰弱產生危機感。在這樣背景下,英國陸軍中將貝登堡創立了「Boy Scout」(ボイースカウト,中文譯為童軍)。「Boy Scout」於1910被帶入日本,稱為「少年團」。本文嘗試瞭解日治時期臺灣少年團進行醫護技能教練之情形,進而探討在學校正規教育之外,軍事急救衛生知識對殖民地青少年之影響。從本研究可以看到,在臺灣的少年義勇團是由軍醫進行衛生知識宣導,並對在臺日人進行救急法的訓練,到了1925年後,醫護知識是藉由教師傳遞給青少年,對象也不僅在於日本人,也包含本島人。可以看見軍事醫護知識對於青少年身體認識與保健認知的影響,也可以看見軍事醫護知識的工作並非僅止於醫療專業人員的訓練,也包含在教師與社會教育的傳播。在進入戰時體制後,衛生急救訓練去除了生活風險處理,強調公共清潔與急救技能,成為總力戰當中軍事後勤工作的團體,但這些訓練也讓自西方而來的醫學知識,能夠讓殖民地的青少年有時誤餐做的能力。但不管時勢如何演變,臺灣的少年團活動都期望形塑出「殖民地的健兒」,培養精神身體都健全,符合現代文明的國民。這也可能影響到戰後的臺灣健康教育與童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