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華北政治秩序不種定,加上國家勢弱,社會組織的宗族團體其活動趨於活絡。在這種背景之下,淮北政治、軍事重鎮的彭城附近,住有一家大士族,即彭城劉氏;他們的宗族團體在生活上展現出聚族集居的強宗大族姿態,在政治事業上發展出與國家的關係是既抗衡又聯結。他們的精英份子或在朝為官或支配鄉里。隋唐一統帝國先後出現後,劉氏此一宗族團體步上趨於崩解一途。先就宗族動態方面而言,以主支兩系加以考察發現,對中央政治的關注遠過於對家鄉事務的熱心,家族利益導向的格局逐漸取代宗族利益導向的格局。此其間,六八九年一個偶發的政治迫害事件一則使得彭城劉氏政治新貴的生命為之夭折,二則加速減弱彭城作為宗族精神支柱的份量。到了唐代後期,精英份子中不論主支一些高級文官或是旁支一些猶在奮鬥中的中下官僚,全憑一己才能干祿,不是不足照拂子弟、就是無法護得宗親奧援。旁支中另有些人以進入衛軍或宦官團體而攀附皇權,他們重親的是皇家利益而非宗族利益。主支高級文官和皇帝私人勢力成員有結合的可能,而且實際上己進入試探性接觸,卻功敗垂成。次就宗族團體結構考察,整體而言,居住地理條件的改變,影響到宗族範圍的一縮再縮。宗族內部階層化的結果導致分化的加劇。分化的過程是在入唐以後先發展成「再從同居」一個四代同堂的自然家庭形式,到了盛唐時期則演變成兄弟異居、以及互不通財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