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旦知識庫
 
  1. 熱門:
 
首頁 臺灣期刊   法律   公行政治   醫事相關   財經   社會學   教育   其他 大陸期刊   核心   重要期刊 DOI文章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本站僅提供期刊文獻檢索。
  【月旦知識庫】是否收錄該篇全文,敬請【登入】查詢為準。
最新【購點活動】


篇名
五至六世紀華北鄉村的佛教信仰
作者 劉淑芬 (Shu-Fen Liu)
中文摘要
本文係以五至六世紀華北村落的佛教造像記為主要資料,接討其時鄉村居民的宗教活動與儀式,以及佛教在鄉村社會所發揮的功能。五、六世紀時佛教在華北鄉村地區非常盛行,遊化村落的僧人是促使佛教深透華北鄉村的主要原因。由於佛教經典的鼓勵造像,以及佛教修行方法和儀式上的需要,所以歸心佛教的村落居民便傾力造像。有證據顯示:僧人也利用佛碑像上的圖相──包括佛本行、佛本生故事的片斷場景,以及經變的圖相,作為他們傳道佈教的輔助說明,這種作法可能影響了唐代變文的講述方式。鄉村居民基於宗教上的虔敬,而組織了叫做「義邑」或「法義」的信仰團體,由僧人做為其指導者,稱之為「邑師」,領導他們從事建造佛像、寺院,興辦公共建設和慈善事業,並且共同修習佛法,舉辦及參與齋會和若干儀式。在佛像建造完工的前後,鄉村居民會舉行齋會、八關齋會,以及行道等儀式;而在佛像落成之日,還要舉行佛像的開光儀式。出現在六世紀的造像記中的「開光明主」、「光明主」這樣的頭銜,是迄今包括佛教與道教有關開光儀式最早的記錄。由於佛教在華北鄉村的深透流行,它深深地影響著鄉村信徒的日常生活,乃至於其價值標準;人們常透過佛教的行事來表達其孝思忠忱,而致力宏揚佛教、捨田立寺、從事救濟飢寒等社會事業的行逕,也成為鄉村社會重觀的美德之一。又,鄉村佛教徒組織信仰團體,以從事造像和公共建設事業,並共同修習佛法,無形中縮小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促進了社會的整合。
起訖頁 497-544
刊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期數 199307 (63:3期)
出版單位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該期刊-上一篇 古代中國人對凝霜及其與農業的關係的認識
該期刊-下一篇 北魏楊大眼將軍造像題記之書成年代
 

新書閱讀



最新影音


優惠活動




讀者服務專線:+886-2-23756688 傳真:+886-2-23318496
地址:臺北市館前路28 號 7 樓 客服信箱
Copyright © 元照出版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