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一線是將東北除外的中國東部季風氣候區劃分為南、北兩部分的天然分界線。南、北兩方的地理存在著明顯的分歧。歷史上南方曾相當長期地落後於北方,其自然環境、疾病以及醫藥衛生條件等因素與北土有何不同?所產生的影響為何?本文嘗試爬梳漢宋間的文獻記載以圖建立一初步的認識。在古代醫學思想中,人與自然分別為大、小宇宙,很此有一一相應之結構、組成部分及運轉的功能。而自然條件如水土、風氣等對人的健康、性情、智力、壽命等均有極大的影響。南土在古人的認識裡是土薄水淺、卑溼的地域;處在偏南的位置上,陽多而節候偏;而又多雨潮溼。與北方土厚水深,高亢爽塏;處於天地之中,陰陽相和;乾燥清朗大相逕庭。在南方這樣的地理環境中,居民易於感疾,“丈夫早夭”。而這與在南土的自然條件中所孕育的各種“地慝”如瘴氣、射工、沙蝨等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南方居民在生產、生活、遊戲等活動中常有機會接觸南土的各種致病因素,而在飲水、糞便處理方面的不講求衛生以及信巫不信醫的習俗,加以醫藥的不足,導致南方人口多染疾病,早夭不壽。南方的主要地方病有瘧疾、日本血吸蟲病、恙蟲病,以及絲蟲病等。溪毒、射工、沙蝨等病大致上就是今日的恙蟲病,但也可能包括了一部分的急性的日本血吸蟲病在內。南土的地理環境及地方病、醫藥衛生等條件不但導致南方居民短命早夭、男子多疾長病,妨碍了南方農業或經濟的發展。也使得不具免疫力的南下北方人口,特別是戰士、戍卒以及民夫的大量染病死亡。這不但影響到對外戰爭、邊防和南方的治安,同時在兵役制度上,也不得不配合南土的自然環境來徵調土兵或南方土著民族服役。北人不願仕宦南土,導致南方不少地區職缺難補,行政效率不高,甚至不得不在某些地區限用當地人來任官,或形成了“南選”制。在國家財政措施上,也對南方“瘴鄉”特別照顧,即不施行酒榷制度,使瘴鄉居民能夠享有較廉價的酒來禦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