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代的邊防建築,被注意的是長城。但就古代來說,長城只是「塞」的一種。因為「塞」要包括了防禦工事以及防禦設施,就防禦工事來說,牆垣當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不過不一定都是牆垣,有時還利用天然的形勢,做成種種的阻隔。這在漢書匈奴傳中侯應對答通事一段話中,說的相當清楚。我們對於漢簡中所說到的塞,就各種資料對照來看,就可以做更深的了解。其次,既然構成了「塞」,塞就是一套組織,除去前方的工事以外,還包括塞上各點的交通,以及前方對於後方的聯絡和通訊方式。這些在邊郡中是從太守都尉以下的候官,候長,𨼾長三級分層管理。這是比照太守民政方面的組織來設施的,太守以下,有丞(比照都尉),有縣令長(相當於候官),鄉嗇夫(相當於候長)和亭長(相當於𨼾長)來管理也是從丞以下再分三級。所不同的,只是在鄉以下還有亭和里不同的兩組,里是戶口的單位,亭是距離的單位,亭長是吏員,里魁(在官方稱為里正)卻不算吏員。雖然戶口記錄用里做標準,而里卻還是一個自治而非官治的單位。從以上的比照,候官,候長,𨼾長,是和塞有直接關係,但亭這一組織,負責治安,還是武職,並且從京師到邊塞的大道上,仍有烽燧。大道上是十里一亭(這個里是指距離上的長度),所以內地的亭仍和邊塞的傳訊,有密切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