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之將軍大致可分為中朝將軍、征伐將軍與名譽將軍三類。中朝將軍在京師參與政事;征伐將軍則領兵執行軍事任務,如出征伐或屯戍;名譽將軍則既不執行軍事任務,亦不在朝與政,其將軍之號為榮譽銜。東漢將軍制度有簡單化之特徵,此可從二方面見之。第一,除中興戰爭及漢末戰亂,東漢大部份時間(從明帝初至靈帝末凡一百三十三年),較常任命之將軍僅大將軍、車騎將軍、度遼將軍、征西將軍四官職。大將軍外戚輔政所任,度遼將軍、征西將軍為征伐將軍;數目少而分界清楚。第二,將軍人數亦少。從建武十三年至靈帝中平元年共一百五十三年,朝廷共派出主持軍事任務之領兵長官一百四十九人任中,僅三十九人任之官銜為將軍,一百一十人任以其他官銜領兵執行軍事任務,將軍在軍事上之重要性減輕。東漢任命最多之征伐將軍為度遼將軍,度遼將軍在東漢是經常設置而固定領兵駐紮在五原郡曼柏縣,一改征伐將軍「有事委任,事畢即罷」之性格。東漢之中朝將軍僅有十五人。其中十一人是外戚,且多是在太后臨朝時為太后家族之代表人物,輔佐太后執政,定策禁中。東漢五次帝崩無嗣或嫡嗣見廢,選疏屬入繼大宗,俱為外戚將軍與太后在禁中所決定。因其權勢重大,深涉政治鬥爭之中,故有八任中朝將軍是因政治鬥爭失敗見誅。而自安帝以來,確定大將軍與將軍儀同三司之幕府組織、職權比照三公府;俱顯示東漢中朝將軍之政治性格甚重;而有些中朝將軍可能不領兵馬,則其幾乎無軍事長官之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