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越女劍〉成書於 1970 年,是連載《鹿鼎記》途中寫的短篇小說,為金庸後期的作品。而至今關於金庸小說的相關研究數量不少,但單對〈越女劍〉研究者卻為少數,大多都是針對金庸全數作品綜合討論時一併提到。惟〈越女劍〉乃融合歷史軼事、劍俠故事等前文本而成的小說,金庸自承其寫作動機是欲為清代任渭長的版畫集《卅三劍客圖》的劍客圖搭配的小說;而任渭長的版畫集又是依循《劍俠傳》中的故事〈老人化猿〉所畫,又〈老人化猿〉乃出於《吳越春秋》其中一段,有複數文本相互關聯。由此脈絡可見主角越女阿青原型便是出自《吳越春秋》中擅使劍的越女,〈越女劍〉作為金庸小說中少數的改編作品,其獨特處便值得探討;且在改寫之下,〈越女劍〉增添了不少言情色彩,使得俠的濃度降低,原始越女的劍俠形象也因此產生轉變。本文便欲針對金庸對前文本的改寫進行比對,並進一步分析金庸何以改、何以留,繼而誕生出新風貌的越女。 本文將先進行前後文本的對照,比對《吳越春秋》、《劍俠傳》再到〈越女劍〉中關於越女描寫的主要差異,例如可藉由越女來歷不同,發現金庸改寫後的越女阿青具備越人剽悍的性格,卻也有天真如仙的一面;同時也藉由越女與越王對話與否,發現前後文本之間,越女從入世到出世的轉變。由此便可進一步審視〈越女劍〉中劍俠成分的消長,如關於「劍」所象徵的玄幻面,寶劍、劍道等在書中均有保留甚至強調,但主角作為極度出世的牧羊女阿青,其仗義的「俠」面貌卻大大削弱。於是藉改編處的異同分析,便可一窺〈越女劍〉作為金庸近乎封筆前的作品,是如何從劍俠走向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