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作為中國文學批評理論之濫觴,其創作背景處在形式主義勃興的六朝時期,劉勰雖然在部分篇章內批評了當時過於雕琢藻飾的文風,綜觀全書,亦隨處可見其強調「文采」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性。從認知譬喻語言學角度觀之,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對於「文」與「質」之間的關係反覆討論,在論證過程中企圖用各種具體的物象來比擬抽象的「文采」,一方面顯示出魏晉六朝文壇對於物色的興趣,另方面更是「引譬連類」的隱喻思維之展現。本文依循認知譬喻語言學分析的角度,跳脫歷來對於文學文本或哲學文本的分析,重新審視劉勰的文采觀念。無論是「作品是動物」、「作品是植物」或「作品是物品」的譬喻模式,其共同點都在於肯定適度的文采並不妨礙實體本身的「功用」。爬梳劉勰《文心雕龍》對於「文采」觀念的譬喻模式可知,當作品擁有絢爛的文采,對於讀者而言,作品不但不再只是傳達言意的承載體,同時更能提升成為令人愉悅的藝術品。 |